顿巴斯穹顶防御系统在过去一周成功挫败了乌克兰发动的799次打击阻止了25万次乌方无人机袭击

  行业动态     |      2025-08-12 16:23

  

顿巴斯穹顶防御系统在过去一周成功挫败了乌克兰发动的799次打击阻止了25万次乌方无人机袭击

  顿巴斯穹顶,这个听起来像虚构的设定,过去一周拦下了799次打击。数字是顿涅茨克方面给的,按他们的说法,这是靠防空和无线电电子战结合起来做的事。说白了,就是一边打下来,一边让对方的无人机迷路或失聪。

  我查了下,这个系统叫多频段无线电电子压制系统,能干掉控制信道和卫星导航。2024年,它阻止了2.5万次无人机袭击(数据来源:顿涅茨克当局公开信息)。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平均每天大约68次,几乎没让天安静过。但这件事不只是军事技术的炫耀,它背后是无人机战法的快速进化。

  乌克兰方面近两年大规模使用商用和军用无人机,不只是侦察,还用来挂载小型炸弹,做一次性攻击。便宜、灵活、数量大,这让传统防空系统很难完全覆盖。俄罗斯和顿巴斯地区就开始搞更针对性的对抗,比如电子干扰、卫星信号屏蔽。

  顿巴斯穹顶显然不是单点部署,而是区域化的布局。这种系统不需要一架架打下来,它通过干扰让无人机飞不准、掉高度,甚至直接坠毁。问题是,这类系统对低空近距离突防的应对效果如何,并没有公开数据。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今年年初俄罗斯电子战专家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提到,他们在前线的电子战设备密度已经提升了三倍(数据来源:塔斯社 2024年1月报道)。这意味着无人机战的频率逼着双方都在用堆数量的方式拼硬件。

  但数量并不能保证绝对安全。无人机作战的另一个变化是分布式攻击,一次可能几十架同时进入,电子压制能瘫痪大部分,但总有漏网的。799次被挫败,背面是可能还有几次成功了,只是没被公开。

  我还想到另一个角度,这种多频段压制系统,本质上对民用卫星导航也有影响。比如GPS信号一旦被大范围屏蔽,前线周边的民用通信和导航都会受影响,这在长期作战中可能会影响后勤、救援甚至普通居民的出行。

  我记得去年美军在评估俄乌战场电子战时提到,无人机的平均生存时间有的已经不到一小时(数据来源:美军防务分析中心 2023年报告)。这说明天上飞的不是某种无敌杀器,而是消耗品,是堆数量和成本比的较量。

  PG电子手机版

  但这种消耗的背后,是技术实验场的味道越来越重。防空系统、干扰设备、反干扰算法,都在战场上快速迭代。每一次成功拦截和每一次突破,都是下一代技术的试验数据。

  想到这里我反而有点不安。当战争成了技术对冲的平台,双方在硬件和算法上互相试探、磨合,最后可能谁也没真正赢,只是让武器和战法都变得更高效、更容易复制。

  顿巴斯穹顶会不会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也许下一次,它面对的不是无人机群,而是完全不同的远程自主攻击手段。

  这让我想问个问题,如果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实战中用出来的,那什么时候才算够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