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荣、张其成、顾植山等大咖亮相交流会且看其发言亮点

  行业动态     |      2025-07-17 03:56

  青山叠翠的秦岭脚下、渭河之滨的宝鸡古城,因秦岭北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古便是中药材的天然宝库。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建设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形态正在加速从单一展示向沉浸式研学加康养服务加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升级。

  从探讨体验馆的特色打造、科技赋能,到深挖中医药文化的根源与价值,再到分享各地在融合现代科技、活化传统资源方面的鲜活案例,“2025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建设交流会”不仅凝聚了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共识,更点燃以创新手段让千年岐黄之术焕发新生的灵感火花。

  “建设中医药文化体验馆,要突出特色,深挖本地资源融合地域文化;要创新形式,运用科技增强互动沉浸感;要加强合作,馆际及跨界整合资源共促传承;要培养人才,提升素质打造专业服务队伍。”国医大师孙光荣表示。

  本次交流会旨在通过总结推广各地建设经验,系统探讨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核心价值体系、特色发展路径及标准化建设方案,深化中医药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产业体系融合创新,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转化,全面提升全国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建设运营质量,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格局。

  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聚焦五运六气理论。他表示:“五运六气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实践。该理论是《黄帝内经》建立的、关联天体—气候—人体健康的宇宙生物医学模型,对疫病防治及个体化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张其成进一步阐释中医文化根源。他表示:“中医与中华文明同根同源,《易经》‘观物取象’思维是其理论根基。八卦与汉字同源共生,构建华夏认知范式。中医藏象、脉象等诊断体系是‘立象尽意’的体现,而‘阴阳中和’哲学则凝练为贯穿中华文明与中医药学的灵魂。”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医药历史悠久、资源富集之地。目前,陕西正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并建设相关场馆。

  其中,宝鸡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作为西部地区首家集科普教育、文化传播、互动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是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健康的桥梁,助力提升群众中医药文化素养。

  当前,宝鸡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正通过丰富创新的方式,让沉睡的文物讲述千年医道,实现中医药可视化、场景化传播,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学得会中医药文化。

  本次交流会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主管部门、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院校和文化企业相关负责人近200人,共同为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创的“10秒”中医药体验馆创造性地将中医药与“冬奥+科技+文化”主线结合起来,用现代科技与国潮艺术展现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美和中医药之美。至今仍是许多人记忆里“一眼千年”的文化惊叹号。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展现国家形象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延庆赛区“10秒”中医药体验馆负责人司天卓表示,文化是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利于不同国家之间加强沟通交流。

  近年来,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视线,成为解锁养生知识的宝地。目前该馆在广东热门百强博物馆名单中居第24位,2024年接待参观者超30万人次,暑假期间更是天天爆满。

  “我们做了100件展品的3D扫描和9个数字化的虚拟展馆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将博物馆和时珍园的展品及景观进行数字化处理,使游客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张书河表示。

  从冬奥赛场的“10秒惊艳”到岭南大地的“数字文博”,这些闪耀着创新智慧的实践案例,犹如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无限可能。

  当前,中医药文化正以更鲜活、更立体、更国际化的姿态,走向大众、走向世界,在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中,持续传递千年岐黄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命力。

  “宝鸡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的‘中医生活化’理念给了我新思路。作为一个中医药人,我们有责任增强群众的中医药体验感,让中医药理论更接地气。”杭州市中医院纪委书记涂祈国说,比如这个能互动的针灸铜人,让抽象的经络知识“触手可及”。我们要借鉴这种模式,用新技术让中医药知识真正“走出书本、走进生活”。

  会后,参会代表们在宝鸡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内触摸着针灸铜人上的穴位按键,亲眼见证经络图在屏幕上徐徐展开。

  “这里把中医典籍、药材标本、诊疗器具等元素有机串联,就像一本立体的中医药百科全书。”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侯中伟对宝鸡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的系统性展陈设计印象深刻。他说:“通过聆听专家学者的见解,以及各地优秀中医药体验馆建设经验的分享,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沉浸式体验对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我认为数字化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突破的重要方向,数字化参与中医药文化传播极具价值。宝鸡中医药文化体验馆里的‘生命之树’的呈现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医药基础理论,让大众更易感知中医药文化。而中医药互动区域需要更贴近生活,吸引大家参与其中,如此方能让人们切实感受中医药的魅力。”山西省忻州市中医院副院长、五寨县中医院院长张鑫表示。

  此次交流会同样让重庆的参会代表收获满满。“文化传承不是照搬老模式,得让传统‘活起来’。”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副院长丁飞在此次交流会上深受启发。“目前,璧山区正全力打造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此次参会学习到的宝贵经验,为街区建设提供了新方向。我们计划将区级非遗技艺竹罐拔罐、民间良方等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医药资源搬进街区,打造‘技艺集市’。”

  “通过本次会议,全国各地的多家医院、高校、中医药文化场馆的代表纷纷走进了我们宝鸡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并对我们体验馆给予了颇高的赞誉,这让我们深受鼓舞。”宝鸡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白文表示。

  对于体验馆未来的建设方向,白文强调,首先将在体验馆进一步融入本土化元素,立足诸如“秦药”“长安医学”“太白七药”等本地资源的挖掘与创新。第二、加强体验馆“惠民化”传播,在传统节日、节气组织面向市民的中医药文化活动。第三、搭建起一个全新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平台,通过每季度定期开展形式各样且群众密切关心的中医药保健养生、疾病预防知识相关的培训讲座、学术交流会议等,让中医药文化“更潮更远”,真正实现传承千年岐黄,助力中医药文化发展生生不息。

  这场跨越地域的思想碰撞,将创新的火种传递到了全国各地,参会代表带着在交流会上汲取的灵感与经验踏上归程,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将打破传统展陈模式,以科技赋能、以体验破圈,以更贴近生活、更具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在祖国各地。

  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是传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为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医药的窗口,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中医与中华文明同根同源,《易经》“观物取象”思维是其理论根基。八卦与汉字同源共生,构建华夏认知范式。中医藏象、脉象等诊断体系是“立象尽意”的体现,而“阴阳中和”哲学则凝练为贯穿中华文明与中医药学的灵魂。

  五运六气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实践。该理论是《黄帝内经》建立的、关联天体—气候—人体健康的宇宙生物医学模型,对疫病防治及个体化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仅是一场场竞技比赛,也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要利用契机,展示中医药文化内核,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靓丽文化名片。

  中医药文化需以“场景化体验+科技化表达+生活化融入”为核心,通过主题场馆集群化、数字技术沉浸式、文化传播国际化等多元路径,让千年医道在互动中可感、在体验中传承、在创新中焕发活力。

  中医药体验馆的建设应以中医药文化为根基,以“古今穿越”为主线,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互动游戏、智能诊疗、气味疗愈等创新形式,让体验者在趣味中学习知识,感受中医药的守正创新与时代活力。

  我们秉承建设一个“有趣、有用、有悟”的“三有”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的初衷,是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致力于将中医药学凝聚的深邃哲学智慧、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由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途径和方法予以普及。

  以趣味为横轴吸引流量,以感官为纵轴深化体验,以科技为时间轴连接古今,秉持“好看、好玩、有意义”的七字法则,让中医药从典籍走向生活。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让岐黄智慧从古籍典籍中“走出来”,化作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健康指南,使每个人发自内心热爱中医,在寻求健康解决方案时,将中医药作为首选。

  原标题:《孙光荣、张其成、顾植山等大咖亮相2025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建设交流会,看看他们怎么说》PG电子游戏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