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盛夏,一则消息如惊雷般炸响在舆论场 —— 已去世一年五个月的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遗产纠纷再度冲上热搜。而将这位生前备受爱戴的 饮料大王 推回公众视野的,竟是三位自称其 同父异母 的子女。当 宗馥莉被起诉 的词条霸占各大新闻头条,当 18 亿美元资产冻结 的字眼刺痛大众眼球,人们不禁哗然:难道叱咤商界的豪门,终究逃不过财产争夺的宿命?
2025 年 7 月 13 日,香港高等法院收到三份措辞严谨的起诉书。原告席上的三个名字 —— 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对大多数人而言陌生得近乎突兀。他们的诉讼对象清晰而明确:娃哈哈集团现任掌舵人、宗庆后与发妻施幼珍的独女宗馥莉。
请求法院依法冻结被申请人名下价值 18 亿美元的资产,起诉状中的诉求掷地有声。更令人震惊的是,三位原告在法庭陈述中直言不讳地宣称:我们是宗庆后先生同父异母的子女,有权继承父亲的部分遗产。
这席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在公众的固有认知里,宗庆后与施幼珍的婚姻堪称商界典范,他们的女儿宗馥莉是公认的唯一继承人。从 1987 年宗庆后蹬着三轮车在杭州街头推销冰棍汽水起步,到将娃哈哈打造成年销售额超 700 亿元的饮料帝国,施幼珍始终是他身后最坚定的支撑者。媒体镜头下,宗庆后不止一次骄傲地说:馥莉是我的骄傲,她会接好这一棒。
如今,三个 同父异母 的弟妹横空出世,其中最小的宗继盛出生于 2017 年,今年刚满 8 岁 —— 这个年龄意味着,宗庆后在 73 岁时仍有新生儿降生。时间线的错位与伦理认知的冲击,让这场遗产纠纷从一开始就笼罩着诡异的色彩。
宗馥莉的反应迅速而冷静。这位 43 岁的女企业家通过律师发表声明:对于不实指控,我们将依法维权。父亲生前的合法遗嘱已明确财产分配方案,任何试图破坏企业稳定的行为都不会得逞。 但她的沉默寡言,反而让公众的好奇心愈发炽烈。
原告方抛出的 重磅证据,是一份据称签署于 2003 年的《遗产规划书》。文件显示,宗庆后当年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了离岸信托基金,约定 将娃哈哈集团 7 亿美元资产注入该信托,由其子女作为受益人按比例享有收益权。宗继昌的代理律师在法庭上强调:这 7 亿美元是宗庆后先生对所有子女的承诺,属于不可撤销的信托安排。
他们指控,宗庆后 2024 年 2 月离世后,宗馥莉迅速终止了集团对该信托的资金注入,甚至擅自转移了部分已到账资产。截至 2025 年 6 月,信托基金实际到账金额仅为 3.2 亿美元,与约定数额相差近一半。我们要求被申请人立即补足差额,并赔偿由此产生的利息损失,合计约 4.8 亿美元。
更激进的诉求在于股权分割。原告方主张,宗庆后生前持有娃哈哈集团 29.4% 的股份,按照《继承法》规定,三位子女应各分得相应比例。即便按最保守估算,这部分股权价值也超过 10 亿美元。
面对凌厉攻势,宗馥莉的法律团队拿出了另一份关键文件 ——2020 年宗庆后签署的《最后遗嘱》。这份经过香港律师见证的文件明确写道:本人在境外(包括但不限于离岸公司、银行账户、信托基金等)的全部资产,均由女儿宗馥莉一人继承,其他任何人无权主张。
针对股权争议,律师进一步澄清:原告所述的 29.4% 股权,实际登记在娃哈哈集团工会持股平台名下,并非宗庆后先生的个人财产。根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该部分股权不具备继承属性。
两份文件的效力之争,暴露出豪门遗产规划的复杂性。熟悉离岸金融的专家分析:2003 年的信托安排若属实,可能是宗庆后早期为规避汇率风险设立的;而 2020 年的遗嘱更可能反映其晚年真实意愿。但离岸信托的撤销条件、股权代持的合法性,都需要冗长的司法程序来厘清。
这场拉锯战中,宗馥莉的优势显而易见。作为娃哈哈集团的法定继承人与实际掌控者,她不仅手握父亲的 最后遗嘱,更掌握着企业的运营权 —— 这意味着,即便法庭判决需要补足资金,她也能通过集团决策影响最终执行。
媒体深挖发现,这位出生于 1966 年的杭州女子,与娃哈哈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开资料显示,杜建英 1988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语系,1991 年加入刚起步的娃哈哈,凭借出色的英语能力负责出口业务。1998 年,正是她主导了娃哈哈与达能集团的合资谈判,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立下汗马功劳 —— 当年的《杭州日报》曾以 娃哈哈的 外交部长 为题报道过她的事迹。
知情人透露,杜建英在娃哈哈内部地位特殊。她不像其他高管那样频繁出现在公开场合,但很多海外投资项目都由她一手操办。 工商信息显示,截至宗庆后去世前,杜建英在娃哈哈下属 18 家子公司持有股份,涉及食品加工、包装印刷等核心业务。
更耐人寻味的是她的 副业。2005 年起,杜建英陆续创办三捷投资集团,在杭州、上海等地投资兴建了 4 所双语学校和 2 所外籍子女学校,总投资额超过 15 亿元。这些学校的收费标准堪称 天价,却因背靠娃哈哈的资源而生源火爆。有教育界人士评价:她的商业嗅觉不输宗庆后,只是把战场从饮料行业转向了教育领域。
按时间线推算,杜建英应为宗继昌、宗婕莉的生母。这一点可从子女姓名中得到印证:继 字与宗庆后父辈的辈分用字一致,婕莉 的 莉 字更是与宗馥莉形成明显呼应。但关于幼子宗继盛的生母,原告方始终讳莫如深,只含糊其辞地表示 属于私人隐私,这让外界猜测纷纷 —— 有人认为是杜建英所生,也有传言指向另一位不知名的女性。
宗馥莉掌权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暗藏对杜建英势力的清算。2024 年下半年,娃哈哈集团以 业务整合 为由,陆续关停了杜建英持股的 18 家子公司,理由是 这些企业连续三年亏损,拖累集团整体业绩。当时的媒体报道并未深究背后原因,如今看来,这更像是一场提前布局的商业切割。
在公众记忆里,宗庆后是个典型的 工作狂。他每天早上 7 点到公司,晚上 11 点才离开,一年中有 200 多天在市场一线调研。员工们记得,他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折叠床,累了就和衣而卧;他常年穿布鞋、戴旧表,出差时住经济型酒店,与 豪门 的奢华形象相去甚远。这种朴素作风与他对女儿的培养形成鲜明对比 —— 宗馥莉从美国佩珀代因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娃哈哈担任高管,经过 20 年历练才接过帅印。
2024 年 10 月,宗馥莉以 810 亿元财富登顶 中国女首富,当时的报道普遍将其归功于 改革魄力:她推动娃哈哈从传统饮料向健康食品转型,推出的益生菌系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 120 亿元,让这个老牌企业焕发新生。没人能想到,半年后她会陷入如此难堪的家庭纠纷。
宗庆后与施幼珍的婚姻,一直被视为商界范本。施幼珍早年是杭州罐头厂的工人,宗庆后创业时,她辞掉工作帮忙管账,两人一起蹬三轮车送货、跑销路。直到娃哈哈做大后,施幼珍才逐渐淡出管理层,转而负责慈善事业。2013 年,宗庆后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是娶了个好老婆。 这番话如今听来,充满了讽刺意味。
杜建英的存在,显然打破了这种 模范夫妻 的叙事。从时间线看,她加入娃哈哈时,宗馥莉已经 13 岁,这意味着她与宗庆后的关系持续了至少 30 年。一位退休的老员工回忆:杜工(杜建英)很能干,但平时很少和我们闲聊家庭。只是偶尔在年会上,看到她和老板(宗庆后)坐在一起,举止比较亲密。
更令人唏嘘的是幼子宗继盛的身世。2017 年出生的他,比宗馥莉小 35 岁,比次女宗婕莉至少小 15 岁。这个 老来子 的出现,暗示着宗庆后晚年的情感生活远比外界想象的复杂。有媒体试图联系宗家亲友,但大多避之不及,只有一位远房亲戚匿名透露:老爷子晚年确实有心事,有时候会一个人坐很久。
这场纠纷的本质,早已超越家庭伦理的范畴,演变为对娃哈哈集团控制权的争夺。
宗馥莉的优势在于 名正言顺。她不仅是法律认可的继承人,更通过业绩证明了管理能力。娃哈哈的经销商体系、供应链网络都牢牢掌握在她手中,董事会成员也多是跟随宗庆后多年的元老,不太可能支持 空降 的继承人。
但原告方的筹码同样不容小觑。若 2003 年的《遗产规划书》被法庭认定有效,宗馥莉将面临巨额赔偿,这可能影响企业的现金流。更棘手的是,离岸信托涉及的 7 亿美元资产,部分与娃哈哈的海外子公司股权挂钩,一旦分割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杜建英的角色尤为关键。她在娃哈哈工作 30 余年,积累了庞大的人脉资源;其掌控的三捷投资集团,与娃哈哈在包装、物流等领域存在业务往来。有分析认为,这次诉讼可能是她幕后推动 ——与其说是子女争产,不如说是她与宗馥莉的角力。
普通民众更关心的,是这场风波对娃哈哈的影响。这个陪伴了几代人的品牌,承载着太多人的记忆:从 AD 钙奶到营养快线,从纯净水到八宝粥,几乎每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上都出现过娃哈哈的产品。网友们在社交平台留言:希望别影响产品质量 别让内斗毁了民族品牌 。
法律界人士预测,这场官司可能持续数年。离岸信托的法律适用、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认定、股权代持的合法性,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跨国取证和复杂论证。 更麻烦的是,案件涉及的隐私信息可能不断泄露,让宗庆后的声誉持续受损。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第一代企业家大多经历了 先成家后立业 的过程。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他们的家庭关系往往变得复杂:有的因聚少离多与原配感情破裂,有的在功成名就后遭遇情感诱惑,非婚生子女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但受传统观念影响,这些隐私往往被刻意掩盖,直到父辈离世才爆发冲突。
从牟其中到李经纬,从霍英东到王永庆,豪门遗产纠纷从未停歇。这些案例揭示出一个共性:第一代企业家普遍缺乏系统的财富传承规划,要么过于相信 口头承诺,要么在不同阶段留下相互矛盾的安排,为日后的纷争埋下隐患。
宗庆后的悲剧性在于,他一生追求 做实事,却在最基本的家庭事务上留下了糊涂账。两份遗嘱的冲突,本质上是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矛盾:2003 年的他,或许希望平衡家庭关系;2020 年的他,可能更看重企业稳定。这种摇摆不定,最终让子女陷入对立。
对宗馥莉而言,这场风波是场严峻考验。她不仅要应对法庭诉讼,还要稳定企业内部情绪,同时承受舆论的指指点点。有管理学专家建议:她需要展现出超越个人恩怨的格局,用更透明的方式处理遗产问题,才能赢得员工和市场的信任。
而那三位突然出现的 同父异母 的弟妹,无论最终能否分得财产,都注定要活在争议之中。尤其是 8 岁的宗继盛,他的人生刚起步,就被贴上了 遗产争夺者 的标签 —— 这或许是比财富更沉重的枷锁。
盛夏的杭州,娃哈哈集团总部大楼前依旧车水马龙。员工们行色匆匆,仿佛这场风波与己无关。只有在午休时,才会有人偷偷打开新闻,看看又有什么新进展。阳光透过玻璃幕墙照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恰似这场豪门恩怨的底色:一半是财富的光鲜,一半是人性的幽暗。
没人知道这场纠纷何时落幕,但可以肯定的是,宗庆后生前极力维护的 体面,已被彻底撕碎。当商业传奇的光环褪去,剩下的不过是一个普通男人在财富与情感中的挣扎与遗憾。而那些曾经印着 娃哈哈 字样的饮料瓶,在千家万户的垃圾桶里沉默着,仿佛在见证一个时代的落幕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