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承载着学科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使命。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需要“土壤、阳光、雨露”等全方位生长要素的滋养与浸润,正如团队提供协作平台、学院搭建学术桥梁、学校营造创新生态的立体化支持体系,持续为他们“铺路子”“搭梯子”“压担子”,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构建起一个“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爱才留才”的良性循环机制。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通过“十大学术新人”年度遴选工作,不断优化青年人才评价的正确导向,为青年教师拓展平台、供给资源,努力构建各类人才自由涌现、脱颖而出的人才创新生态体系。近日,第十一届“十大学术新人”评选工作完成,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及校级评选,数学学院宋增杰等10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本届入选者主要分布于机器学习、物理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神经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领域。入选者平均年龄32岁,平均入职时间不到2年,他们的研究将为突破领域“卡脖子”问题、破解工程实际应用难题、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10位入选者累计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10余篇、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各类教改项目6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主讲课程12门。此外,他们还积极承担了本科生班主任、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竞赛,发起乡村小学公益课堂等工作。
让我们一起走近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一届“十大学术新人”入选者。(以入选者所在单位排列)
宋增杰,中共党员,数学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启发的智能计算、多模态学习理论及应用,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他提出了“基于语义感知对比学习的声源定位新方法”,具体研究负样本对基于对比学习的声源定位方法性能的影响,在两大声源定位国际基准数据集上达同期最优,相关成果发表在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关于“一种脑启发的用于视听声源分离的新型深度神经网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网络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授权发明专利,受到国内外专家积极评价。在教学方面,他担任2024级本科生班主任和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将相关成果向计算机视觉领域知名期刊投稿;主讲《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等课程。
宋增杰表示,获此殊荣,倍感激励,在今后的科研之路上,仍会仰望星空,追求卓越;更要脚踏实地,谦虚求索。
潘杰,物理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低维量子材料与器件前沿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他的工作聚焦于探索新奇量子现象及二维磁性半导体器件的应用开发,在二维磁性半导体中由自旋与拓扑态耦合引发的奇异量子振荡现象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并实现了基于二维磁性半导体的混合自旋过滤器的开发,为该领域非易失性存储难题提供了有益参考。基于这些突破性成果,他在物理学领域顶级期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与广泛认可。在教学方面,主讲《大学物理Ⅲ》中、英文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和科研训练。
潘杰表示:“倍感荣幸能获此殊荣,衷心感谢物理学院的支持和团队老师的培养。未来我将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创新,PG电子游戏下载争取在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陈飞,中共党员,机械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端装备滚动轴承润滑设计、油气脂等多相流流体动力学分析、陶瓷轴承强韧化改性、自润滑材料。针对轴承自润滑设计方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他在陶瓷材料高韧性设计与制备难题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大幅提升了材料的自润滑性能与润滑服役寿命,构建了基于力学性能预测的材料改性设计方法,显著提升了自润滑材料改性研究的效率。他曾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5)、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5)、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5)等奖励,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陕西赛区铜奖。
陈飞表示,“这份荣誉承载着西迁精神的薪火传承。我将以‘聚焦前沿,服务需求’为指引,在高端装备轴承领域深耕创新,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褚继峰,中共党员,电气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嗅觉传感芯片与智能诊断系统,力求解决国内气体传感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其研究成果被国际同领域专家高度称赞“几乎具备气体传感器的所有理想性能”,并得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高度认可。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他参与揭榜了国家电网数科公司双创孵化项目,成果已落地应用,显著降低了电力运维工作量;他揭榜了华为公司数字能源难题(第二期难题4),并获得“火花奖”。他指导学生参加腾飞杯、电子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获2024年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其本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褚继峰表示,“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照亮真理的火种,我愿在交叉学科领域深耕细作,用创新成果推动科技进步,回应时代发展的命题。”
温伯尧,中共党员,能动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与动力领域中多相界面热质传输理论及工程应用。先后入选人社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西安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陕西省三秦英才特支计划创全国一流团队(核心成员)。其参加的相关研究成果被国际知名学者引用借鉴;支撑了中石化石勘院的稠油化学降黏冷采技术,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9),并入选了中国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曾获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陈学俊奖”。
温伯尧表示,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团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王世杰,中共党员,材料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致力于将先进半导体材料应用于脑机接口、神经修复等实际应用领域。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解决了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离子传输与存储矛盾等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了存感算一体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器件及其均质化集成神经网络,取得了国内外领域内专家的广泛认可。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与交大一附院、二附院合作,开发面向儿童脑电测试的水凝胶材料、面向神经修复的人工神经材料等,致力于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造福患者。
王世杰表示,将承载着荣誉的期望,瞄准人民生命健康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深入科研前沿,立足应用实际,力争做出有意义,有质量的科研成果。
韦安琪,中共党员,生命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巴胺系统的生理功能与病理机制,在社交决策的神经编码机制、多巴胺偏向性突触传递新理论、慢性痛与负性情绪交互调控的核心机制及其渐进性进展的中枢机制、及多巴胺分泌稳态调控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证明其稳态失衡是介导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病的关键机制,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以第一作者(含共同)身份在《科学》等国际顶尖及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获得权威期刊的亮点评述与特别推荐,其中慢性痛的研究工作入选2024年中国疼痛领域十大进展。
韦安琪表示,“神经科学研究需要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与纯粹的科研精神。未来,我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在神经科学领域产出更多突破性研究成果。”
邹卓如,中共党员,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播动力学和防控干预措施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入选人社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她的研究围绕国家公共卫生政策重大需求,提出我国成本效益最优的宫颈癌防控方案,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获得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并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评选为《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为国家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为全球消除宫颈癌行动贡献中国智慧。她主讲《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实践》《医学数据管理与分析》等课程,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和学业导师,指导本科生参加“华数杯”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二等奖。
邹卓如表示,“学术无止境,我将继续坚持初心,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学科发展、服务社会发展。”
亢延锟,中共党员,经金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他的研究聚焦国家经济发展中教育和创新这两个核心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提供了有力的解释,还针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多项政策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采纳,为国家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在教学方面。他主讲《产业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战略管理》等课程,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
亢延锟表示,“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我将秉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理念,深入探索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关键理论与实践问题,致力于突破学科理论瓶颈和经济发展困境,为中国特色经济理论创新和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任围,新媒体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社会学,长期聚焦数字不平等与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她构建了契合本土语境的数字包容理论模型,并依托多期追踪数据,系统揭示了我国数字鸿沟的演进规律及群体异质性,为破解数字鸿沟难题、深入理解弱势群体的数字排斥机制并提升其发展能力提供了重要理论视角与政策参考。2025年春,她依托主持的国家项目,发起并实施了为期三个月的“数字小卫士成长计划”,已在乡村小学开展15次公益课堂,旨在提升乡村儿童的数字韧性,助力他们在数字世界中自信、健康地成长,为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任围表示,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者,探索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挑战,驱使她以更严谨的态度和务实的行动,珍惜科研和教学的机会,力求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为社会带来更多积极改变。PG电子游戏下载
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学术新人”已成功评选11届、累计遴选出110位青年学术先锋,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成绩,部分已成为所在研究领域的领军级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将持续做好青年人才培育和典型选树宣传,引导广大教师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将西迁精神内化为前进动力,在全面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贡献西迁新传人的青春和智慧。
上一条:西安交大学子在2025年(第18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软件系统安全赛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