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临沂琅琊古城《国秀·琅琊》迎来第1000场演出。舞台上的演员用真诚和精湛技艺点燃了现场观众,掌声、欢呼声声声入耳。为庆祝第1000场演出顺利举行,主办方为现场每位观众赠送了一张有效期到2026年12月31日的琅琊古城与《国秀・琅琊》演出套票。
观看演出前,剧院工作人员为观看第1000场演出的观众送上鲜花和糖果。演出结束时,观众自发走到台前,将鲜花送给辛苦付出的演员。当听到千场的彩蛋是琅琊古城门票和演出的套票时,观众席爆发出阵阵欢呼。
“我看了30-40场了,就是喜欢,今天专门请一天假过来的,不为演出,只为千场而来。这是第一次跟演员互动,加油,《国秀·琅琊》值得你们期待。”铁粉儿吴先生给演员送花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已经看了3遍《国秀·琅琊》了,常看常新,每一次都是那么震撼,印象最深刻的是蒙恬将军那一部分,‘为国,为家,为万世太平’,每次看都忍不住掉眼泪。”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
“我印象最深刻是舞美,舞台上真实的瀑布和飞鸟、小鹿、白马,以及如梦如幻的色彩搭配”“公主出嫁,平地而起的连廊舞台让我印象深刻”“铺满整个剧场上方的天幕,可以看凤凰飞翔,看满天星辰”“落幕时的恢宏大气的音乐”“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演艺,演员就在我们身边”……记者询问时,很多现场观众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那么,《国秀·琅琊》这部剧的创作初衷是什么?它的创作历程是怎样的?剧目推出之后市场反响如何?琅琊古城景区副总经理蒋月在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国秀·琅琊》是由山东乐华文旅集团聘请国内一流旅游演艺主创团队,历时三年时间倾情打造的大型室内情境六感沉浸体验演艺秀。
“临沂是‘东夷文化’和‘琅琊文化’发源地。为了让沉睡的文化瑰宝‘活’起来,让更多人了解临沂、了解琅琊文化,深入挖掘临沂历史文化内涵剧目,《国秀·琅琊》以临沂历史上盛世琅琊文化为创作主线,引入国内行业前沿的舞台设备创新技术和数字技术,其中折叠天幕、升降画框等技术均为全国首创,将历史事件、人物、传说以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式呈现给观众,在舞台表现形式上实现了新突破,在全国旅游演艺市场一鸣惊人、一枝独秀,强化了观众对临沂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蒋月告诉记者。
自2024年2月10日琅琊古城全面对外开放运营起,《国秀·琅琊》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游客广泛欢迎,好评如潮。作为2024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唯一演出的旅游演艺产品,获得文旅部、省委、省政府以及海内外宾客一致赞誉。截至目前,《国秀·琅琊》已累计演出1000场整,观众数量超160万人次,入选“沂蒙文艺高峰计划”、“齐鲁文艺高峰计划”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旅游演艺新标杆。
据了解,《国秀·琅琊》剧目通过序《海岱文明》、第一幕《有凤来夷》、第二幕《乐舞春秋》、第三幕《忠肝义胆》、第四幕《群贤雅集》、尾声《盛世琅琊》六个篇章,讲述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东夷先民以鸟为图腾、刀耕火种、刚强勇毅的文明曙光,创造了熠熠生辉的东夷文明;在崇尚礼制、多元开放、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齐鲁联姻、和谐万邦、乐和天地的春秋气象;秦朝大将蒙恬,驱逐匈奴、修筑长城,镇守万里河山安澜,忠肝义胆的家国情怀;琅琊名人荟萃、圣贤辈出、光照千秋、烂若星辰的浩瀚历史画卷,艺术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刚强勇毅、崇文尚礼、公忠体国、忠孝仁厚、自强不息的人文品格。
为《国秀·琅琊》剧目量身定制的琅琊大剧院,设观众座位2588个,是江北最大的室内旅游演艺专业剧场。剧场内178台套舞台机械设备,多为国内最先进技术设备。在表现形式上,采用舞蹈、杂技空中与地面表演的协同,冰屏、耳台与天幕多空间的呼应,数字技术与灯光舞美的相互映衬,画框、摇臂与升降舞台沉浸式的体验,多媒体展示与洪水横流的虚实转换。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及超感官直觉等六感,让人时而惊心动魄、时而如沐春风,一起感怀肝胆昆仑、国家情怀,共享泓峥萧瑟、岁月静好,为广大游客呈献一场老少皆宜的艺术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