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是改革的催化剂。”——这句常被魏加宁引用的格言,正是他三十年学术与政策生涯的写照。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到2020年新冠疫情,每一次重大冲击的关口,他都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原一级巡视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身份,第一时间奔赴一线调研,把风险写成报告,把对策送进中南海。如今,这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资深学者,依旧活跃在讲堂与智库之间,以严谨的学术锋芒和敏锐的政策嗅觉,为中国经济的航船校准方向。
魏加宁长期聚焦“宏观经济运行—金融体系稳定—体制改革方案”三位一体的研究框架:
危机管理。先后主持《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追踪研究实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追踪研究实录》,建立风险矩阵评估模型,将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产能过剩等纳入结构性风险监测体系。
金融制度。在国内最早系统论证“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的可行性,并牵头完成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安全网、地方债发行等课题,为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出台提供了核心设计。
结构性改革。围绕“十三五”“十四五”时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财税改革四位一体”“政府职能转型与城市化融资”等方案,多次被中央财办、国家发改委采纳。
预警金融风险。2003年率先提出“允许地方政府规范发债”,2009年成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工具;2012年警示“地方债务风险已超越金融风险”,随后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推动制度创新。1999年提出“华元构想”,探索人民币区域化路径;2014年出版《改革方法论与推进方式研究》,被译成日文并成为中日学术对话范本。
服务公共决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财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课题20余项,多项内部报告获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作为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直接参与疫情后医疗投融资、公平竞争审查等重大政策论证。
疫情冲击与公共卫生投入。在2020年宏观形势分析会上提出“当务之急不是新基建而是新医院”,倡导以PPP模式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资,并呼吁出台《患者权益保护法》。
地方财政与债务可持续性。带领课题组赴5省调研3800余家融资平台,提出“存量债务置换+市场化转型+绩效预算”组合方案,为财政部2023年新一轮隐性债务化解试点提供操作蓝本。
数字经济治理。2024年12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数字经济法治论坛”上,强调以竞争政策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并承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平竞争审查》最新课题。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新冠疫情,从“华元构想”到“新医院”倡议,魏加宁始终站在宏观政策研究与公共决策服务的最前沿。他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前瞻的政策洞见,为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与制度创新持续贡献着“魏式方案”,堪称把脉宏观大势的金融智囊。
名人邀约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者诺奖代言诺奖得主赋能背书经济学家邀请诺奖得主出席活动大会嘉宾邀约嘉宾推荐院士邀请中国名家论坛会议活动邀请论坛峰会嘉宾邀约大健康PG电子网页版PG电子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