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黎志飞)近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启幕。成都公安用他们的忠诚与担当、坚守与付出,为世运会保驾护航。
早在7月初,成都公安就提前对接无线电管理部门和导演组,完成3次无线电干扰测试,这是确保开幕式现场通信畅通的关键一步。同时,全面强化基础摸排,全量梳理掌握周边无人机、持有人、相关企业及易飞点,落实网格化地面管控,常态化地面巡控和法治宣传相结合,切实防控地面风险。
期间,对违法违规飞行警情开展核查处置。8月57日、1517日实施全域禁飞,采取法律法规正面宣讲和典型案例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借助电视电台、户外电子屏、网络新媒体等滚动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2万余份,查处3起违反通告“黑飞”案件,依法作出处罚。
开幕式当晚,81名无人机防控警力、4个公安侦测反制阵地严阵以待。同时,整合两个低空固定侦测反制阵地、23个地面巡控组。各类先进设备纷纷登场,31套各型固定设备、6辆侦测反制车、23支反制枪、10架警用无人机、4支网捕枪,构建起了一张严密的低空安全防护网。
凌晨3点,成都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大队副大队长谢迁正带领队员进行最后一次场地巡查。荧光警服在探照灯下泛着冷光,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展馆之间,如同精密的仪器,扫描着每寸场地。
警犬组在绿化带进行气味追踪,每只工作犬日均搜索面积达2000平方米。人工排查组用金属探测器对建筑结构进行“针灸式”检查。人身安检环节,7个远端安检站构成三重防护网。安保指挥部的电子屏上,跳动的“零事故”数据,正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用脚步丈量平安、用双手触摸危险的藏蓝身影,他们用专业与热血,铸就了赛事最坚实的防护网
为有效应对赛事期间的交通压力,采取临时性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设置8条世运专用车道,双向共计88.38公里,其中6条与既有公交专用道共享。微调小客车尾号限行管理措施,调整部分货车通行时段,合理调控城市交通流量,满足国际赛事运动员“1小时内抵达场馆”的标准。
依托世运会交通安保指挥平台,成都交警实现对赛事线路、客群车队、城市交通流量等信息汇总整合,统筹开展赛事侧交通运输和城市侧交通运行的指挥调度。
成都世运会举办期间正值暑假,观赛人员和外来游客较多。为保障群众各类出行需求,全市交警全员上岗,依托智慧交管系统,综合利用视频监控、流量检测、警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动态调整警力部署和维护疏导措施。遇到恶劣天气、拥堵、事故等突发情况快速到位、妥善处置。
同时,鼓励市民参与“主动停驶”“错峰通勤”挑战,对主动申报停驶私家车的市民提供“限行日预约通行”权益,为世运会的顺利举办共同营造安全、有序、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
开幕式现场就在天府新区分局正兴派出所辖区,全市坚守岗位的基层一线民警迅速整装,赶赴一个个现场:调解邻里纠纷、化解家庭矛盾每起警情都关乎群众切身安危,每次妥善处置,化解的是眼前矛盾,筑牢的是平安基石。
在这场世运会开幕式的安保战役中,成都公安全体参战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他们用汗水与智慧,为世运会的开幕撑起了一把坚实的“安全伞”,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感受到了蓉城的安全与温暖。
这场安保战役的胜利,不仅体现在精准的图表、畅通的线路、无缝的协作上,更在于无数默默无闻的民警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责任与温度编织的守护网。PG电子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