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赋能 广东“制造当家”有底气

  行业动态     |      2025-08-10 14:54

  

财政赋能 广东“制造当家”有底气

  从省级财政的专项支持,到市级资金的精准配套,一系列政策红利正源源不断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通过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广东制造正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迈进,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夯实产业根基。

  “针尖”上也能绣出纹路?在鼎泰高科生产车间,刀具磨床、开槽机高速运转,金属碎屑随冷却液飞溅,最终打磨出肉眼难辨的硬质合金微型钻针刀具。这些“工业牙齿”,正是高端精密制造的关键耗材。

  “我们除了做钻针,还制造钻针生产设备。”鼎泰高科总裁助理赵紫锋介绍,近年来企业持续推进生产线升级和扩产技改项目,累计投入2.2亿元,获政府奖补资金2752万元。通过工艺创新,将原本需多台设备完成的流程集成于一台设备,且在业内率先实现0.01毫米钻针量产。

  技改带来了效率与效益的双提升。目前鼎泰高科钻针月销量达1.1亿只,居全球首位;铣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样稳居世界第一,稳坐行业龙头。

  “技术改造是产业升级的关键一跃。”广东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起,省级财政连续两年每年安排32亿元,统筹设备投资奖励、保险补贴、风险补偿等“组合拳”,撬动企业在扩能、提质、增利上持续发力。

  省级资金引导,市级财政加快跟进。作为制造强市,广州市财政近年累计投入资金超10亿元,叠加省级资金20亿元,支持实施技改和奖励制造业投资。去年,全市共支持92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拉动投资达660亿元,同比增长22.1%。

  在食品工业行业领域,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型颇具代表性。该公司1999年由广州味精食品厂改制而来,现已成为国内液体淀粉糖和液体砂糖的龙头企业。公司在淀粉糖生产线升级中计划总投资13.8亿元,仅一期就投入3.53亿元,并获2000万元省市财政资金支持。

  “升级后,生产线实现全面数字化、智能化,设备能耗大幅下降,年产能提升24万吨,销售收入显著增长。”企业负责人介绍,整条产线更加节能环保,为绿色高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3年来,东莞财政累计在工信产业发展领域投入资金超23亿元(其中技改资金3.07亿元),累计支持302个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引导超30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3年共实现工业技改投资2040亿元,年均增长4%,技术改造投资总量居全省第三。

  在财政助力和企业响应下,技改对工业投资增长的带动效应不断显现。今年上半年,广东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8%,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4.1%,产业升级正加速推进。

  2023年以来,广东已有6个城市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14个地市列入省级试点,覆盖30多个细分行业的数字化变革正由点及面、全面铺开。

  走进东莞模德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模德宝)车间,零部件垂直悬挂于智能货架,三色指示灯实时跳动显示加工状态;黄色机械臂精准抓取零件,AGV智能物流小车穿梭不停,全天候高效运送物料……眼前所见的智能制造场景,颠覆了记者对传统模具厂油污重、噪音大、气味刺鼻的刻板印象。

  “我们每年投入近2000万元研发智能管理平台,统一调度所有生产设备以及数十条柔性生产线,实现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公司市场经理綦浩指着监控大屏介绍,这套系统让企业连续两年获评智能车间,并获得财政奖补资金约291万元。

  模具有“工业之母”美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作为“世界工厂”,东莞拥有2万多家模具企业主体,其中规上企业超370家。

  PG电子试玩

  “以精密模具行业作为突破口之一,采取‘链式转型’模式,让标杆企业带着小微企业一起转。”东莞市工信局数字化转型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累计拨付数改资金约1132万元,推动500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其中模具企业占比近三成。

  模德宝的转型经验正被快速复制,带动更多企业走上数字化转型快车道。该公司联合华为等企业成立“数字化赋能中心”,已为20余家企业量身定制转型方案,提供从诊断到落地的一站式服务。

  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投入不小,财政奖补成为企业敢闯敢试的关键支撑。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芭薇生物),是一家专注生物科技研发的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公司负责人石品靖坦言:“以前我们怕投入大、见效慢,但财政奖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今年,芭薇生物获市级财政资金30.46万元,用于产销环节数字化升级。改造后,公司单支产品成本下降10.93%,生产效率提升23.99%,人均产出提升7.57%。

  为破解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痛点,广州遴选122家重点平台,为其提供免费评估与定制化转型方案,目前已推动120家企业转型,累计拨付奖补资金近亿元。

  广东省工信厅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超4.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规模、产业数字化规模、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发展指数等位居全国前列,“制造当家”的实力更强、底气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