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盲盒从玩具货架走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这个带着 不确定性惊喜 的商业模式正在创造惊人的增长。2024 年,中国盲盒市场规模有望迈过 300 亿元门槛;全球范围内,2023 年盲盒手办市场已达 66.89 亿美元,按年复合 9.45% 的增速计算,2030 年将翻倍至 123.4 亿美元。
这股热潮背后,是 Z 世代对未知惊喜的执着追求,而资本的嗅觉早已捕捉到其中的机遇。泡泡玛特 2024 年营收飙至 130.4 亿元,同比增幅超 106%,海外业务更是以 375.2% 的速度爆发,撑起总营收的近四成;名创优品一款迪士尼复古邮票盲盒卖出近亿元,成了现象级爆款。从东莞代工厂老板三个月狂赚数千万,到宠物盲盒品牌 BarkBox 年入 10 亿美元,盲盒早已跳出 玩具 的范畴,成了横跨多个行业的流量与营收利器。
在这场盲盒盛宴中,B 站的 魔力赏 曾是zui耀眼的玩家之一。这个诞生于 2019 年的盲盒抽奖模式,一度撑起 B 站电商营收的大半江山,年销售额曾达 28 亿元。但与此同时,它也因 类成瘾 的消费机制引发争议,折射出盲盒经济光鲜背后的复杂面相。
2017 年,B 站上线 会员购 平台,瞄准的是平台核心用户 —— 二次元爱好者的周边消费需求。凭借精准的用户定位,会员购的 GMV 连续三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2019 年突破 10 亿元,为 B 站在电商领域打下了基础。
2019 年,B 站在会员购的基础上推出 魔力赏,将盲盒的抽奖逻辑引入二次元消费场景。与传统盲盒相比,魔力赏的玩法更具动人性:平台设置了 380 个商品池,涵盖动漫手办、3C 数码等品类,价格从 10 元到 289 元不等。用户花钱选中某组商品后,平台会随机发货,运气好的话,可能抽中价值是投入 50 倍以上的大奖 —— 比如高端游戏手柄、苹果手机、电脑显卡等。
为了放大这种 以小博大 的刺激感,魔力赏将商品按价值分为 超神款 欧皇款 隐藏款 普通款 等五类,PG电子手机版价值越高的商品数量越少。官方数据显示, 超神款 的中奖概率仅 0.12%,而普通款则高达 92.13%。但关键在于,平台从未公开实时库存,用户很难判断自己抽中大奖的真实概率。
这种设计迅速激活了用户的消费欲。据内部人士透露,魔力赏收入曾占 B 站电商营收的 80%—— 尽管 B 站公关并未确认这一数据,但 2021 年 B 站电商业务 28 亿元的营收中,魔力赏的贡献无疑是核心。
像被磁石吸住了一样,根本停不下来。25 岁的刘崇(化名)这样形容自己对魔力赏的沉迷。作为资深二次元爱好者,他做过四五年漫展直播,每月收入三千多元,却在两年内为魔力赏花掉了超五十万元。
刘崇与魔力赏的相遇颇具代表性。2020 年 8 月初,他想在 B 站会员购买动漫周边,首页弹出的魔力赏活动吸引了他 ——花小钱中大奖 的动人让他试了一次。尽管抽中的只是低价商品,但 好运可能就在下一次 的念头,让他一次又一次点击抽奖按钮。
界面上 一发入魂 五连抽不重复 的按钮,不断撩拨着他对大奖的渴望。他一次次开出鼠标垫、笔记本、口罩等低价商品,却总抱着 下一次就能中 的心态持续投入。zui疯狂的时候,他甚至贷款 20 万元全部投了进去。期间,他靠抽中高价奖品变现赚回 11 万元,但这些钱很快又被他投入魔力赏,zui终打了水漂。
B 站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后来,平台上线了 理性消费倡议,还升级了消费限制策略 —— 用户消费到一定额度时会被短暂拦截。但这对刘崇几乎无效:一次消费约两千元后,平台弹出一分钟的限制,可一分钟后,他还是接着付款。
这种沉迷的背后,是魔力赏精准击中的人性弱点:对未知的好奇、对 翻盘 的期待,以及连续投入后 不甘心止损 的心理。而这,正是许多 Z 世代陷入盲盒消费循环的缩影。
魔力赏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其精心设计的商业模式,这套模式既依托 B 站的生态优势,又暗藏着刺激消费的 钩子。
魔力赏的商品主要来自与供应商的合作,甚至定制。比如机械键盘,就由阿米洛、黑爵等品牌为其供。凭借 B 站的采购量,平台能拿到较低的进货价,尤其是联名款,供应商让利空间更大。
但商品的价值设定暗藏玄机:普通款如 PVC 合影卡,实际价值远低于标价;而 超神款 如 iPhone,与普通款的价差能达到 300 倍。这与《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中 普通款与隐藏款成本差距不应过大 的要求存在出入,也成了争议点之一。
魔王机制:系统每天会设定 魔王款 商品,抽中者成为 魔王,其 ID 会显示在商品池封面。其他玩家每抽一次,魔王 就能获得 魔晶——3.78 块魔晶可抵扣 1 元。更关键的是,魔晶必须在 1-3 天内使用,否则作废,这逼着用户为了用掉魔晶而持续消费。
低门槛与 保底 假象:新人试玩、许愿池、完成任务得魔晶等玩法,降低了初始消费门槛,吸引用户入局;而 五连抽不重复 的宣传,则让用户觉得 至少不会亏太多,但实际上,平台从未承诺过官方保底机制,不重复 不代表能抽中高价值商品。
魔力赏的核心盈利来自用户购买抽奖机会的费用。早期,平台还有 回收机制—— 用户可以按 80% 的价格将抽中的商品卖回给平台,平台赚取 20% 的差价。后来,这项功能因投诉被取消,但平台仍通过虚拟货币抵扣、自动续费等方式锁定用户资金。
更重要的是,用户抽中的低价值商品往往难以转售 —— 要么市场需求低,要么价格被压得极低,这大大降低了用户 回血 的可能,变相逼着用户要么接受损失,要么继续投入 翻本。
比起泡泡玛特等传统盲盒品牌,魔力赏的独特性在于深度绑定 B 站的 ACG 生态。
泡泡玛特的核心是 IP 开发和线下渠道 —— 靠打造热门 IP(如 Molly)吸引粉丝,再通过线下门店、机器人商店触达用户。而魔力赏则完全依托 B 站的流量:UP 主的抽奖视频、社区里的 晒单 互动、动漫内容与周边的联动,这些都让魔力赏在二次元群体中拥有极高的用户黏性。
但这种依赖也成了局限。2024 年 B 站财报显示,IP 衍生品及其他业务营收 20.3 亿元,同比下跌 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魔力赏增长乏力。究其原因,或许是过度依赖核心二次元用户,而泛用户对这种强刺激的抽奖模式接受度有限,导致市场扩张遇到瓶颈。
一方面,它精准捕捉了年轻人的情感消费需求。对 Z 世代而言,盲盒不仅是商品,更是情感寄托 —— 抽中的隐藏款,是 运气 的证明;收集成套的系列,是 热爱 的勋章。这种情感价值,让盲盒超越了普通商品,成了社交货币,也为平台创造了可观的营收。
另一方面,其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商业模式,引发了对消费公平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担忧。类赌博 的机制、不透明的概率、诱导性的规则,容易让用户陷入非理性消费,尤其是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更难抵抗动人。
随着监管的收紧 —— 多地已要求盲盒经营规范,要求公开概率、限制购买量、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 —— 以及用户对 套路 的逐渐觉醒,魔力赏这类模式必须转型。
从 财富游戏 转向可持续的内容消费平台,或许是出路。比如,将盲盒与内容深度结合,让消费回归对 IP 的热爱,而非单纯的 赌运气;公开透明商品概率和库存,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建立更严格的消费限制,真正做到保护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
盲盒经济的风口仍在,但能飞得远的,必然是那些守住合规底线、尊重用户理性的玩家。魔力赏的未来,也将取决于它能否完成这场转型。
注明:小编不参与任何分析的项目运营,PG电子手机版不投资参与任何项目,也不收费推广项目,不做项目私下评估,以上数据通过互联网信息进行分析的商业模式和数据,小编不承担任何数据真实性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