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甲骨激活安阳“新经济”|活力中国调研行

  行业动态     |      2025-08-06 00:21

  

一片甲骨激活安阳“新经济”|活力中国调研行

  研学少年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复制甲骨文给家人送去祝福,年轻人在殷墟戴上VR眼镜“参与”商王武丁的祭祀仪式三千年前的文明正以数字化浪潮,撬动起一条千亿级产业链成为支柱产业。

  热潮背后,是安阳文旅的裂变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安阳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4.9%,其中研学旅行人数突破160万,市域外游客量同比增长40%。8月2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古都安阳,这里整座城都是“甲骨文学堂”,站在街头,似乎可以听到三千年前的文明回响。

  在殷墟博物馆,戴上AR眼镜,眼前的3000年前的甲骨文、陶鬲突然“动”起来。

  PG电子官方平台

  游客沉浸在数十件裸眼3D呈现的商代文物中,不知不觉就逛了三四个小时。这种沉浸式体验已成为安阳博物馆的标配。

  创意驱动深化文旅融合,安阳整座城市化身为“甲骨文学堂”。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玩转汉字”等一系列重点项目,使殷墟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甲骨文表情包、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引爆新的消费热点。

  “吉人天相这个成语在生活中很常用,吉的甲骨文写法是兵器放在器皿之上,这表明无战争,是吉善的意思。”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说,该馆十年磨一剑打造的“甲骨学堂”,已开发近200项汉字教育课程。

  省市级博物馆的边界正在消融:殷墟博物馆将研学课程带到上海校园;中国文字博物馆走进全国200余所学校,用甲骨文激活历史课堂,惠及约15万名中小学生。

  目前殷墟已创新开发研学线路和课程,这种“行走的博物馆”模式,使安阳成为河南省研学旅行标杆城市15家省级研学基地、4家国家级研学基地构成全龄段文化教育网络。

  顶端新闻记者从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安阳市共接待研学旅行约16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其中,来自安阳市域外的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0%。

  多元化的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游客“停留时间”明显上涨,转化成城市的GDP。

  以殷墟博物馆为例,日均游客停留时间比过去延长了近一倍,馆内文创店销售额也有明显增长。

  馆内礼文宫文创店顾客络绎不绝,游客在货架前拿起鸮鸮立体干发帽惊呼:“妇好鸮尊居然可以设计成干发帽!”这种将实用性与文化符号融合的设计,正是安阳文创出圈的密码。

  2020年前后,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的爆火吹响了文创“革命”号角,创下5天销售50万元的纪录,土块中埋藏的微型文物让公众体验“发掘历史”的惊喜。

  当文创成为新风口时,安阳展现出敏锐嗅觉。如今,形式多样、有独特记忆点的文创产品也已成为安阳文旅出圈的法宝。短短一年多时间,安阳市重点景区、博物馆持续发力,上新各类文创产品500余种,目前安阳市在售文创产品品类共8大类2200余种,“安阳文创”呈现出维度多样、IP鲜明的景象。

  以今年“五一”假期为例,殷墟博物馆和殷墟景区文创产品营收连续多日达到或接近6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如今,文创+文博的破圈模式让各地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殷墟博物馆的文创负责人安阳市三叠层公司总经理马豪认为,博物馆热和文创热是相辅相成、双向奔赴的,“文创破圈依托于文物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创也能让游客对文物有更深的理解。”

  站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穹顶下,来自香港的学生写下研学日记:“原来每个汉字,都是穿越三千年的信使!”这种文化认同,正在和“新经济”双向奔赴。

  如今,安阳正着力以“文化出海”战略为引领,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深度对线月,“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在香港开展,使殷墟甲骨文由静态文物转变为活态文化传播桥梁,深化港澳等地区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PG电子官方平台

  2025年盛夏,安阳文旅又一次交出喜人答卷: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99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8%、12.8%。

  安阳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连年保持高速增长,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大,增长势头强劲。入境旅游市场不断拓展,规上文旅企业规模逐渐壮大。2025年,安阳预计游客量突破1亿人次。

  当文化自信转化为产业动能时,传统与现代完成价值闭环。当前,安阳正将刻在城市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撬动起一条千亿级产业链成为支柱产业。一座古都,正全力打造成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这是3000年的文明回响。

  从冷门资源到热门IP,从观光打卡到沉浸体验,安阳为何能用一片甲骨撬动千亿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经济密码,正藏在甲骨文的笔画与城市的烟火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