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哈密市文创园内的蜜源风味创新实验室正式对外开放,这座以“让田间风味走生活”为理念的创新空间,首日便凭借独特的互动体验和丰富的哈密瓜文创产品,成为市民与游客争相打卡的新地标。
走进实验室,前卫的装修风格与随处可见的哈密瓜元素相映成趣。全真吧台前,哈密瓜味的茶饮、咖啡冒着香气,吸引游客驻足品尝。嗅觉经济实验区内,自助调香台旁围满了人,大家正忙着将哈密瓜、薄荷、甜橙等香气混搭,调制专属香薰。3D打印区里,孩子们盯着打印机“吐出”带有哈密瓜图案的小饰品,不时发出惊叹。而另一侧的凸版印刷机前,更是排起了长队,游客们亲手印制着“哈密大海道”“哈密富油”主题的明信片,指尖触摸着纸张上的凹凸质感,PG电子试玩脸上满是新奇。
“一进门就眼前一亮!”市民美克丽古丽·阿不吉力带着孩子在实验室里转了许久,她拿起一个哈密瓜造型的手办笑着说:“原来哈密瓜能变成这么多东西,以后肯定常带朋友来,让大家好好了解我们的哈密瓜文化。”游客胡艳花则对着刚调好的哈密瓜味香薰爱不释手:“真没想到哈密瓜延伸产品真的像店里的宣传标语:有一万种可能,必须让外地朋友也来体验!”
该实验室副主任阚欧礼介绍,这里既是企业研发的“试验田”,也是游客了解哈密的“窗口”。“从瓜田选种到风味研发,能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支持。对游客来说,无论是带走凸版印刷的书签,还是定制3D手办,都是一份独特的‘哈密记忆’”。他指着排队的人群补充道,仅开放首日,凸版印刷项目就因定制铜板带来的独特质感,成了最火爆的“打卡点”。
在蜜源风味创新实验室的喧嚣里,我触摸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突围。当哈密瓜从田间地头走进调香台、3D打印机和凸版印刷机,这个被视为“甜蜜符号”的瓜果,正突破农产品的单一属性,成为承载哈密文化的载体。
那些排队体验凸版印刷的游客,印下的不仅是“富得流油”的字样,更是对哈密文化的好奇与认同。调香台上混搭出的哈密瓜香气,调和的何尝不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实验室的意义,早已超越“文创空间”的范畴——它用市场能接受的方式,让地域文化从抽象的符号变为可感知的体验,让“哈密记忆”有了具象的表达。
这或许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文化创新的鲜活样本:当在地资源遇见创新思维,当田间风味对接城市需求,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便能在味觉、嗅觉、触觉的交织中,PG电子试玩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