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旅消费有点“潮”

  行业动态     |      2025-07-09 16:32

  锦江畔的“夜泊光影”带人们梦回千年,宽窄巷子的老宅院里藏着时尚创意空间,改造后的演出场馆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潮流地标……近年来,成都市深入挖掘自身文化资源,打造“文旅+”新场景,满足游客多元化、品质化需求,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6月21日晚,在宽窄巷子“宽巷子1号院·宽厰”(以下简称“宽厰”)院落里,一场充满激情的夏日舞会正在上演。随着轻快的音乐响起,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家的人在青石板上即兴起舞,吸引原本驻足拍照的游客纷纷加入舞群。在这里,没有舞台界限,没有演员观众之分,只有整个院落跃动着的生命活力。

  陌生人共舞的场景,源于“宽厰”的“策展式空间”理念。去年6月正式开放以来,“宽厰”就不断打破传统商业空间的边界,构建起“主题展览+沉浸式消费”场景,让游客实现从观看到参与、从欣赏到拥有的消费闭环。

  事实上,打开成都的文旅地图,“宽厰”不过是掀开了创新的一角。近年来,成都市积极探索沉浸式文旅、场景化体验新模式,发布了涵盖数字文创、旅游等多个领域的76条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新场景带来哪些新体验,又将如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近日,记者走进成都市多个文旅新场景,实地探访。

  漫步“宽厰”,能感受到这个由传统川西院落改造的创意空间,处处跳动着时尚的脉搏。

  “我们打造‘宽厰’的初衷,就是想为人们提供一个能沉浸式体验成都生活方式的场所。”宽窄巷子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空间布局上,“宽厰”通过季度性的主题更迭和内容策展,结合餐饮、零售、文创展览等多元业态,成为宽窄巷子城市品牌创新的实验场。在第一季度,“宽厰”以“成都礼物”为切口,构建成都口味、成都气味、成都趣味三大产品线,分别纳入承载城市基因的老字号类、原创产品类、艺术类等产品,承担起本土文化讲述者的角色,让游客和居民可以近距离感受成都风味与人情,与这座城市“深度对话”。

  在这种实践下,宽窄巷子的游客结构也发生着变化——过去以外地观光客为主,现在也吸引越来越多本地年轻人相约打卡。

  “宽厰”的成功运营,生动诠释了宽窄巷子“一院一景、一院一品”的运营理念。事实上,对入驻商家,宽窄巷子实行严格的筛选标准,在空间设计、业态特色和文化调性上要既与街区风貌相融,又能突出品牌个性,让每个院落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场景化消费体验空间。

  在“宽厰”对面,占地1000平方米的荣耀全球首家旗舰店打破了传统零售的刻板印象——当游客穿过青砖灰瓦的川西院落风格建筑,迎面而来的是充满科技与未来感的数字艺术空间。在门店的东侧展区,HONOR Talents荣耀全球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挂满了整个墙面,其中以熊猫为主题的作品尤其引人注目。“我专程带女儿来成都看熊猫,没想到在科技产品店里也有惊喜。”来自天津的游客陈先生表示,此次出游,他们全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

  转过几个街角,茶百道宽窄巷子旗舰店以独特的“日茶夜酒”模式点燃了游客的探索热情。作为茶百道全球首家手作门店,这里白天是飘着茶香的茶饮店,夜晚则切换为微醺的小酒馆,让游客在昼夜交替间,沉浸式享受旅行的乐趣。“门店设计以‘去自然中寻山问川’为理念,融入木刻、蜀章、竹编等传统艺术元素,让消费者在品尝饮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成都的独特魅力。”茶百道宽窄巷子旗舰店店长介绍。

  而距离宽窄巷子仅有几公里的西村大院,又以另一种风格吸引着游客。今年3月,西村大院的设计者刘家琨获普利兹克建筑奖。这座被他称为“小小的四川盆地”和“大大的火锅”的建筑群,建成初期经常被人们当成一座“烂尾楼”,现在却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目的地。记者在探访时,尽管是工作日,西村大院依旧人气不减,本地居民三三两两闲坐聊天,外地游客则沉浸式体验着成都的“慢生活”。

  “作为一个开放式社区空间,西村大院没有围墙阻隔,人们可以从各个方向自由穿行。”西村大院市场部负责人介绍,来到西村大院,人们能在竹林院落品尝盖碗茶、体验地道川菜,也能参与全年不间断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

  据了解,6月27日,西村大院启动“青‘村’正当时 清廉绘华章”红色党建月主题活动,其间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全新升级的大院音乐会、大院龙门阵、大院观影会等特色活动,还能逛乡村早市,选购来自成都周边村镇的特色农产品。“在西村大院,没有旁观者,每位到访者都是‘村民’。”西村大院市场部负责人说。

  华灯初上,锦江区东门码头早已人头攒动。来自云南的游客宋女士正在排队检票,这次为期两天一夜的成都之旅,她特意将夜游锦江MR(混合现实技术)数字游船项目安排进了行程。

  “请大家穿好防护装备,戴好座位上的MR眼镜,长按右上角的按钮三秒。”晚上8点,宋女士带着家人登上了这艘充满科技感的游船。据夜游锦江营销负责人介绍,MR(混合现实技术)数字游船项目是夜游锦江团队创新推出的夜间消费新场景。戴上MR眼镜,虚拟内容和现实场景无缝衔接,游客可以看到高楼林立的大厦、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还有锦鲤、太阳神鸟等意象,指尖轻点还可触发隐藏剧情。

  而在锦江仙境游项目中,随着游船缓缓驶入江心,全新升级的雾森系统释放出大量水雾,顷刻间江面云雾升腾,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仙境,游客可以尽情领略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

  记者了解到,目前夜游锦江项目已串联起20公里水上游线人。值得关注的是,夜游锦江还创新推出了“游船+火锅”“游船+茶文化”“游船+研学”等多元消费模式,既丰富了游客体验,更开创了文旅消费的新范式。

  3月底,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都江堰市召开。展览现场,一系列前沿科技应用成为焦点,引得观众连连赞叹。宇树科技生产的Unitree Go2机器狗化身“智能导游”,不仅提供精准导览服务,还能实时监控人流密度、预警危险区域,其身影现已活跃在宽窄巷子等热门景区;格外吸引人的还有INMO GO2智能眼镜,观众戴上它便能看到虚拟熊猫“花花”在青铜文物旁打滚卖萌,现场笑声不断,生动诠释了“科技让文化活起来”的魅力。

  此外,科技也在不断打破时空界限,让沉睡千年的历史人物从古籍中“苏醒”,在游客面前娓娓道来。在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开设的“李白与杜甫——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主题展,运用全息投影重现“李杜”的诗歌成就和友谊故事,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青白江城厢古城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内,游客戴上VR设备,便能通过交互技术,与古蜀先民进行AI互动对话。

  在城市另一边,天府国际动漫城内的旷古之约·三星堆暨古文明文创体验馆通过数字技术“活化”古蜀文明,“元梦幻界”体验馆运用VR/AR/X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昭觉·妙街则以国潮美学演绎传统文化。这些创新场景以“在地文化DNA+前沿技术语法”重构消费场景,让年轻人在“玩转”二次元的同时,也能深度感知中华文明的魅力。

  来成都玩什么?在过去,答案可能是“吃火锅、看熊猫、逛景点”,但如今,年轻人的旅行清单正在被刷新——去年,成都2024汤尤杯、第十二届世界体育舞蹈大赛等,把成都变成了一个“超级赛场”;今年,2025赛季中超榜首大战、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将再次“引燃”全国人民的热情。

  近年来,从各类体育赛事“座无虚席”,到演唱会、音乐节“一票难求”,成都的演出市场持续火爆,观演人群不断扩大。“跟着演艺赛事去旅行”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重构城市文旅消费格局,展现出成都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和消费活力。

  去年,2024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在成都举办,吸引超过10万电竞爱好者前来观赛,带动周边餐饮、纪念品等消费达1.5亿元。今年11月,成都又将迎来更高规格的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预计将吸引超过20万来自国内外的电竞粉丝赴蓉观赛,整座城市将在“赛事经济”的带动下持续释放消费活力。

  眼下,成都正迎来更盛大的体育盛会——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借此东风,成都的“赛事+”再次上新。

  PG电子官方平台

  据了解,今年6月至8月,成都将围绕世运会主题推出100个精品新场景,围绕世运会赛事场馆及周边重点文旅资源等,筹划推出暑期经典文旅场景地图,全方位满足不同群体的暑期游需求;同时,以“场景创新”为驱动,重点打造覆盖科技沉浸、乡村微度假、古镇潮玩等领域的10余个特色新场景,实现“老成都新玩法、新场景全覆盖”。

  在距离成都市区仅1小时车程的五凤溪古镇,《水龙吟》文旅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加速推进。该项目通过深度挖掘五凤溪古镇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将现代化舞美元素与五凤溪古镇秀美山水及古建筑群落融合,把仙侠剧中的奇幻世界搬进现实,为市民游客提供代入感强、体验感佳、影响力大的沉浸式消费新场景。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文旅集团联合了全省十个市(州),成立“光影天府·拍在四川”影旅联盟,通过《苍穹以北》《熊猫超人》等影视作品的取景拍摄,将分散的文旅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复合型产品,形成涵盖研学、节展、电商等多元业态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