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丨商业地产营销推广企划8项核心技能

  行业动态     |      2025-07-08 22:49

  PG电子手机版

公开课丨商业地产营销推广企划8项核心技能

  如今在宏观经济逐步向好的态势下,商业地产市场趋向稳定,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开始注重品质与体验。当下市场竞争激烈,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精准营销和跨界合作,以多样化、创新化的策略吸引目标客户群体。

  同时,互联网和移动端的普及也推动了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的发展,成为提升营销效果的重要手段。此外,商业地产企业还需顺应消费趋势变化,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以应对市场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商业地产市场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项目独有IP与场景体验成为经营的最新课题。企业需要通过独特的创意和策划,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项目,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体验的高要求。同时,从消费者生活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业态创新,也是突破同质化、提升项目吸引力的关键手段。

  成功商业地产的关键经营心法:场景式经营、大数据透析、消费者掌控、优质服务、工具方法论。

  海量国内外标杆商业案例,借鉴性强:390个国内城市3,000个项目案例以及18个国家与地区800个境外城市案例分析,第三视角看其成功与失败原因。

  借鉴国内标杆商业地产企业(含龙湖、万达、万科、新世界、北京金融街)的核心经营能力。

  董事长、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营销运营总监、产品设计总监、招商总监、营销策划经理、招商经理等商业地产相关人员;各类商业经营机构、商业地产管理服务机构、商业地产策划营销及相关业界人士。

  1、国内购物中心2020年开始的市场现状,并购与倒闭的集团化,2025年前主要商业集团正式底定。

  3、商业地产5大困境与机会并存:同质化严重、倒闭并购盛、虚实融合热、线上线下合、存量盘活兴。

  4、未来的5大发展趋势显现:消费者与商户、资产管理、智能大数据、社交体验、社区生活中心。

  D)曼谷MEGA的婴儿置椅、东京未来之光的补妆区、迪拜The Dubai Mall的莲蓬头

  D)七大调研信息收集:外墙与空间、推广与导引、动线与平面图、商户、设施、管理、服务

  3、五大主题拆解:文化内容、爱情圣地、小孩天堂、城市地标、节日线、主力店的拳头战:主力店的年度活动与资源搭配

  【案例】穿插介绍来自柏林、迪拜、巴黎、伦敦、台北、东京、曼谷、新加坡、悉尼等120个项目案例分享五感营销

  B)承诺品牌商场贡献的『成交力』:巴黎Vill Up、东京Venus Fort、达特福德Bluewater等案例

  A)单客群导向:由楼层业态落位转为单客群多业态聚落(七宝万科、曼谷Central Embassy等案例)

  B)感情媒介:女人的闺密对话空间(上海长风大悦城、迪拜The Dubai Mall、永旺葛西店等案例)

  C)社交互动:跨业态结合引领社交聚集(纽约Westfield、新西兰The Colombo等案例)

  D)生活品味:增加高频率到访的生活结合(香港领展、苏州邻里、武藏小杉 LaLaterrace等案例)

  D)有姓称谓与仰视:称谓分寸、视觉与姿势(会员中心脸孔辨识与资料库案例、强生CALL CENTER)

  C)经营指标与满意度交叉比对:透过VIP重复到店率、指名率、商户续约率、租金上涨率等评估

  3、内外动线理解:立体化动线思维、主入口确认、动线项关键动线公里思考、时段客流曲线图剖析、客流楼层热相图、移动讯号痕迹图像

  A)商户经营摸底:专人专责梳理商户利润与成本,建立损益平衡标准线,将商户分级管理

  B)商户帮扶计划:提出租金减免计划,商户行销方案等,采周会议掌握效果与调整效率

  C)商户劝退标准:损益平衡线%以下商户,一对一沟通劝退,保留日后合作关系

  A)成立专责跨部门小组:店总经理召集,包括招商、营运、企划、财务、人力、物业等跨部门协同

  B)建立新商户资讯收集网络:专人专责搭配委外机构,每周收集品牌拓展线上公开资讯

  A)预算严谨与取舍:营销预算安排与销售淡旺结合,舍第一二季,预算主要用于第三四季

  B)异业合作资源开发与引进:启动长期异业合作,主动往外寻找需要场地与客流的合作方

  C)客流量提升为核心:将客流提升作为主策略,设定2019年与2022年二个对照目标

  D)经营系统优化:优化忠诚会员系统、客流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等,为此投入足够预算打基础

  A)商户收益优先法则:保商户与满铺优先,年度成本预列租金减免,并采季度调整减免总金额

  B)调整三年租赁决策:梳理商户合同时间与三年招商调整计划,合理调整三年租赁决策

  C)季度调整弹性:因应市场混乱不可控,增加季度收益回顾会议,为商场团队保留经营弹性

  D)建立季度预算回顾制度:由半年度预算会议调整为季度回顾,并建立各部门因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