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组织集中向民间资本新推介项目3200余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3万亿元。本批项目聚焦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环保、仓储物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依托“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向社会公开推介。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组织各地持续加力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动力和活力。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匡贤明:民间资本是我国投资的重要力量。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集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充分说明国家对民间投资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务实之举。3200余个项目,让民间资本看到具体的投资方向,找到适合的投资标的,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同时,这也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务实之举。投资体制改革涉及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这不仅可以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而且可以助力国家重点领域的建设和发展。
吴垠:这是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让民间资本有更大发展空间”的有力措施。3200余个项目涉及国计民生重要领域,展现国家对民间资本的高度信任。同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动推介,项目的资质、潜力有相当保障,民间资本可以根据需要进入。此外,此次项目推介后,不是简单地交给民间资本,而是给予足够的协调服务,特别是用地用海、环评等支持,显示出项目配套政策措施的完善,有利于民间资本全力以赴就项目本身的投入产出等问题展开分析论证,直至最终实现项目投资落地。
刘佳宁:一是以市场开放激活民间投资动力。此次推介围绕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建等关键领域,并配套相关支持举措,表明国家正通过系统性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进一步提升民间资本在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地位。
二是以长效机制破解民间资本“不敢投”难题。此次推介并非仅涉及项目本身,而是配套各项服务,如用地用海、环评、融资等,通过长效机制,降低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风险与成本。
主持人:在您看来,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其能发挥哪些独特价值和作用?
吴垠:首先,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回报率如何、项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可以通过民间资本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加以评估,提高项目投入的合理性。其次,重大项目中会有一部分涉及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可以发挥民间资本的机制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和资产整合性特点,加速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刘佳宁: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市场化机制和创新活力,促进重大项目提质增效。一是资金杠杆效应。民间资本可以对政府投资形成有效补充,通过市场化融资工具撬动社会资金,显著提升投资效率。二是创新驱动优势。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能快速导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项目提质增效。三是效率提升作用。民间资本具有更强的成本管控和精细化运营能力,可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四是风险分担价值。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政府与民间资本形成风险共担机制,既有助于缓解财政压力,又能提高项目可持续性。
匡贤明:第一,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提升投资效率。应当说,民间资本的决策链条短,市场导向特点突出,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项目规划、技术转型、成本控制等环节更具灵活性,这有助于提升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第二,发挥民间资本实力雄厚的优势。一般来说,国家重大项目(如水利工程、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民间资本力量不断壮大,可以在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既能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又能通过灵活的机制安排,把分散的社会资本凝聚成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
主持人:对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动力和活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您有什么好建议?
刘佳宁:一是建好用好项目推介平台。完善项目推介平台功能,进一步优化平台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可接入工商、税务、征信等数据,根据民营企业禀赋动态智能匹配项目;建全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加强对项目的评估和监督,确保项目真实性和可靠性,防范投资风险。
二是创新民间资本合作机制和模式。稳健实施PPP新机制,推进符合条件的PPP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实现市场化融资。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扩围扩容,简化REITs审批流程,降低发行成本;支持民间资本与地方政府联合出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或重大项目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国家重大项目。
匡贤明:第一,把项目推介与市场开放结合起来,继续推动市场开放进程,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为项目推介拓展空间。第二,完善配套举措,提升项目推介的成功率。比如,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投资,需要融资等一系列支持。建议在项目推介中推动配套举措前置化。第三,完善项目全周期服务体系。从项目落地的要素保障到项目实施,再到项目运营,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同时,注重提升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使推介成功的项目尽可能早落地、早施工、早投产、早见效。
吴垠:第一,保障民间资本在投资、财务、人事、市场分析上能够独立决策,营造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良好市场环境,避免摊派项目、“拉郎配”等情况出现;第二,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帮助民间投资项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第三,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借贷、质押等方面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