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团,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巨头,曾经风光无限,但如今却深陷债务泥潭。特别是其欠下的巨额美元债务,让人不禁要问:这些钱,到底谁来还?
恒大集团成立于1996年,创始人许家印靠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激进的扩张策略,把恒大从一个小公司变成了中国房地产的龙头老大。那个时候,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黄金时期,房价蹭蹭上涨,需求旺盛,政策也相对宽松。
恒大抓住了这个机会,大手笔拿地、开发楼盘,业务版图迅速铺开。数据显示,恒大巅峰时期在全国有超过1300个项目,年销售额一度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恒大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和房地产行业的繁荣。
许家印在经营中确实有魄力,他通过高杠杆融资,快速滚动资金,让恒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化扩张。但这种模式也埋下了隐患,一旦市场风向变了,高杠杆就成了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好景不长,从2018年开始,中国政府逐渐收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限购、限贷、“三条红线”等措施接连出台,目的就是给过热的楼市降温,控制金融风险。恒大这种靠借钱扩张的公司,日子一下子不好过了。2020年,恒大的债务总额已经飙升到1.9万亿元人民币,折算下来超过3000亿美元。这里面不仅有国内的银行贷款、信托融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国际市场的美元债券。
简单来说,恒大的问题就是“借了太多钱,还不下了”。2020年新冠疫情又来了,楼市成交量下滑,恒大的现金流更是雪上加霜。到了2021年,恒大连一些到期债务的利息都付不出来,违约的警钟正式敲响。国际评级机构像标普、穆迪这些,直接把恒大的信用评级降到“垃圾级”,市场信心一下子崩了。
恒大欠美国的钱,主要就是指它发行的美元债券。啥是美元债券?就是恒大在国际资本市场借的美元债务,通常在香港或新加坡发行,面向全球投资者。这些债券收益率高,比如有的高达10%以上,比一般债券吸引人多了,所以不少美国投资者,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甚至一些个人,都买了恒大的债券。
根据公开数据,恒大发行的美元债券总额超过190亿美元,持有人遍布全球,其中美国投资者占了不小比例。这些债券期限有长有短,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发行规模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恒大当初靠这个渠道融到了大笔资金,但现在还债的压力也集中在这些美元债券上。
2021年是个转折点。恒大没能按时支付几笔美元债券的利息,违约风险彻底暴露。比如,2021年9月和10月,恒大连续错过了几笔利息支付,总额大概几亿美元。这消息一出,全球金融市场都炸了锅。债券价格暴跌,有的甚至跌到面值的20%以下,投资者开始恐慌性抛售。
国际评级机构反应很快,标普直接把恒大的评级从“CCC”降到“CC”,意思是“违约风险极高”。这时候,大家都意识到,恒大可能真的还不上钱了。美国的投资者看着手里的债券缩水,心里那个急啊,有人甚至开始找律师,想通过法律途径追回点损失。
美国投资者在恒大的美元债券里投了不少钱,虽然具体数字不好统计,但从市场反应看,损失肯定不小。比如一些对冲基金、养老基金,之前觉得恒大高收益债券是个好机会,结果现在本金和利息都悬了。2021年底,有报道说美国一些机构已经开始打官司,希望通过跨境诉讼拿回点钱,但这种官司周期长、难度大,能不能成还是个未知数。
对我来说,这事挺让人感慨的。美国投资者当初冲着高收益来的,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这也提醒大家,投资不是只看回报,风险得掂量清楚。
恒大这事,中国政府态度很关键。政府一方面想让市场自己解决问题,不希望直接插手太多,怕开了“救一家就得救所有”的先例;另一方面,恒大债务规模太大,涉及上百万购房者、无数供应商和银行,要是真崩了,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和社会稳定都受不了。
所以,政府的策略是“软着陆”。2021年以来,央行和监管部门多次表态,要稳妥化解恒大风险,同时要求恒大通过卖资产、找投资人自救。2022年,政府还推动成立了风险化解委员会,协调各方的利益。但到目前为止,没看到大规模的政府救助,更多是让恒大自己想办法。
恒大一直在试着重组债务,想跟债权人谈出一个还款计划。比如,延长还债期限、减免部分利息,甚至把一些资产折价给债权人。2022年,恒大公布了一个初步重组方案,打算把部分美元债券转为新债或者股权,但进展很慢。为啥?因为债权人太多,诉求不一,美国投资者尤其强硬,不愿意吃太大亏。
截至2023年,恒大的债务总额还是超过3000亿美元,重组方案迟迟没落地。市场上有人估计,重组要是成功,债权人可能得接受50%以上的损失。这对美国投资者来说,肯定不是好消息。
这是恒大目前的主攻方向。通过跟债权人谈判,把债务期限拉长,利息降下来,减轻还款压力。但问题在于,美国投资者不一定买账,他们可能会觉得亏太多,宁愿走法律途径碰碰运气。
恒大手里还有不少房产、土地和股权,卖掉这些能换点现金还债。比如恒大曾试图卖掉香港总部大楼,还有一些子公司的股份。但现在楼市低迷,买家不多,卖不出好价钱,效果有限。
中国政府可能会有限度地出手,比如提供流动性支持,或者协调银行给恒大喘口气。但大规模救市可能性不大,政府不想让市场觉得“欠钱不用还”。再说,3000亿美元的窟窿,财政压力也吃不消。
恒大的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不小。首先,房地产占中国GDP的比重很高,恒大一倒,上下游产业都受牵连,经济增长肯定受拖累。其次,金融市场信心受挫,银行、信托这些放贷机构也得捂紧口袋。最后,社会层面,上百万买了恒大期房的业主,还有无数供应商,都在等着个说法,处理不好可能引发不满。
2022年,中国GDP增速只有3%,房地产下滑是重要原因。恒大这事,某种程度上是整个行业问题的缩影。
恒大的问题还不止影响中国。全球供应链、贸易和投资都可能受波及。比如,美国投资者亏了钱,可能减少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一些跟中国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像澳大利亚这些靠出口原材料的,也会感到压力。2021年恒大违约时,全球股市都抖了一下,可见影响不小。
美国投资者面对这堆烂账,也没闲着。有的赶紧抛售债券,止损为主;有的跟恒大谈判,希望重组能拿回点本;还有的走法律路线,准备跨国打官司。但不管哪条路,损失都免不了,区别只是多和少。
恒大危机是个警钟,说明靠借钱堆出来的繁荣走不远。未来,中国房地产可能会更注重健康发展,监管会更严,杠杆率得降下来。像万科、碧桂园这些还算稳健的企业,可能更有优势,而高负债的玩家日子会越来越难。
恒大这事让不少国际投资者心里打鼓。以前觉得中国市场机会多,现在发现风险也不小。未来,他们可能会更谨慎,挑企业时更看重财务稳健性,而不是只盯着收益率。
在我看来,恒大的债务危机不只是一个企业的失败,更是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它暴露了房地产行业的脆弱,也让政府意识到金融监管得跟上。投资者呢,也得吸取教训,高收益背后往往藏着大坑。
恒大欠美国的钱,到底谁来还?说实话,没个简单答案。恒大自己得扛大头,卖资产、找钱还债;政府可能会托一把底,避免乱子太大;美国投资者估计得认点亏,毕竟投资有风险。这事牵扯太多人太多利益,最终怎么收场,可能还得磨上几年。咱们普通人看着热闹,也得明白,这种大事离咱们的生活其实不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永辉首个“胖东来版”全国旗舰店10月将入驻广州天河城,7月底前全国调改门店将突破150家
调整!5月17日乒乓球直播表:CCTV5、CCTV5+节目单 央视直播附赛程
约基奇29+14+8掘金胜雷霆再进抢七 穆雷25+8+7SGA32+6
孕期收入降低也会影响宝宝大脑?!Dev Sci:宝宝右侧海马体和杏仁核体积会因收入损失受影响
晚婚晚育是因为智商高?最新研究:高智商个体虽更早进入青春期,但更倾向于晚婚晚育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安钛克推出 Vortex View 一体式水冷:5 英寸屏 + 氛围 ARGB 光效
ROG魔霸新锐2025新鲜上架:锐龙9配RTX 5060补贴到手仅7799元
十铨预告台北展新品:支持苹果查找 pSSD、microSD Express 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