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条件合适,援助可以随时变成交易。”——这句话或许是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政策的终极注解。
2025年5月1日,一则消息引爆国际舆论:特朗普政府突然批准向乌克兰出口价值5000万美元的国防装备,这是其上任以来首次恢复对乌军售。而就在两个月前,美国刚以“乌克兰缺乏和平诚意”为由,全面冻结了对乌军事援助。这一政策急转弯的背后,是矿产协议的秘密谈判、军工巨头的利益驱动,还是美俄博弈的暗流涌动?
为何特朗普一边怒斥泽连斯基“不知感恩”,一边又火速送上军火大礼?乌克兰的稀土资源,是否成了这场交易的“筹码”?
2025年3月,美乌白宫会谈因矿产协议谈判破裂不欢而散,特朗普随即宣布暂停所有对乌军援,甚至切断了关键情报共享系统“海马斯”的目标数据链。此举导致乌军远程打击能力骤降,俄军趁机加强攻势。美国智库数据显示,乌军约45%的装备依赖外援,其中美国占比20%,欧洲25%。若断供持续,乌军弹药库存仅能支撑到年中。
转折点出现在4月30日,美乌秘密签署矿产资源开发协议。根据协议,乌克兰向美国开放钛、锂、锰等战略矿产的开采权,这些资源对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产业至关重要。次日,特朗普便批准军售,通过“直接商业销售”渠道低调输送武器。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交易通常绕过国会审查,且2015-2023年间已隐秘输送了16亿美元军火。
- 此次军售包括防空系统零部件和弹药,与泽连斯基此前求购的“爱国者”系统高度相关。
- 美国军工企业莱茵金属、雷神等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大涨,凸显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
乌克兰坐拥全球25%的黑土地和丰富稀土资源,但冲突导致80%的稀土矿区被俄控制。特朗普政府以军援为筹码,迫使乌方签署矿产协议,实则是将资源开发权与美国利益深度绑定。泽连斯基PG电子免费试玩曾公开质疑:“美国声称援助1700亿美元,但实际到账仅30%”,如今却不得不以资源抵债。
军工复合体获利: 美国对外军售中,70%的资金回流至本土军火商。例如,“海马斯”火箭炮单价从350万美元飙升至430万美元,防地雷车价格涨幅达22%。
削弱欧洲自主权:欧洲试图填补美国断供空白,但军工产能不足。捷克STV集团将炮弹产能翻倍至30万发/年,仍难替代美国技术。美国通过军售强化对乌控制,间接削弱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
纵深打击:此前因情报中断,乌军难以定位俄后方目标。新装备或恢复对炼油厂、铁路枢纽的袭扰。
防空补强:俄军近期加强空袭基辅,乌防空系统拦截率已从85%降至60%。美国提供的雷达和导弹部件可能扭转这一趋势。
能源威慑:俄已动员40%预算投入军事,计划2030年前增兵300万、扩装4000辆坦克。若战场压力加剧,俄可能进一步切断对欧能源供应,打击欧洲援乌意愿。
分化西方:俄媒嘲讽欧洲援乌为“鳄鱼的眼泪”,并暗示美乌矿产协议实为“新殖民条约”。
卡内基研究员迈克尔·科夫曼指出:“美国希望冲突长期化以消耗俄罗斯,但避免乌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此次军售既可维持乌军基本战力,又通过矿产协议确保长期利益。
债务危机:乌外债已超1100亿美元,2022年GDP暴跌30.4%。美国租借法案要求乌以资源偿还,可能重蹈苏联“还债61年”的覆辙。
政治风险:美俄被曝密谋推动泽连斯基下台,扶持亲西方新政权。军售背后,乌克兰正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
特朗普的军售政策,表面是“支持乌克兰”,实则是“利益至上”的商人逻辑。矿产协议换军火,短期缓解了乌军危机,却埋下资源流失、主权让渡的隐患;欧洲试图接棒美国,但缺乏资金与军力,最终可能沦为“口头承诺专家”;俄罗斯虽承受压力,却借机整合占领区资源,巩固战场优势。
当乌克兰的资源被掏空、欧洲的耐心耗尽、美国的利益收割完成,这场冲突将如何收场?或许,真正的答案早已写在特朗普的“交易艺术”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爸妈打瞌睡,5岁哥哥带2岁妹妹独自下高铁:想叫他们的,但是觉得保护妹妹比较重要
A股:股民要做好准备,五一“史诗级”利好,节后三大主线公里参加战友女儿婚礼,随礼3万,返程却收到这样的短信
iStorage 推出 26TB 容量 diskAshur 加密硬盘,1541 美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