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嗅觉”的意思主要是通过数字捕捉气味,以及通过数字产生香气,例如,它可以将采集到的气味进行存储、编码、传输、解码、释放的全流程,通过NFT技术能让其成为数字资产,上传到区块链后即可保存下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的消费和体验方式。由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对于图像和声音的数字化程度最高、信息传输效率最大,因此,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逐渐被视觉和听觉所主导。查看商品图片详情,观看主播介绍,拍照录像分享到朋友圈……这些场景无不证明了人们正身处于视觉和听觉高度信息化的“屏幕时代”。
数字嗅觉作为一个新兴概念,现在还没有一个相对官方准确的描述,借用一家初创公司的定义来说,“数字嗅觉”的意思主要是通过数字捕捉气味,以及通过数字产生香气,例如,它可以将采集到的气味进行存储、编码、传输、解码、释放的全流程,通过NFT技术能让其成为数字资产,上传到区块链后即可保存下来。
那么,数字嗅觉将如何为人们的生活开启一个新的体验?今天,请跟随《中国科技信息》一起来探索它的奥妙。
由此可见,目前气味传感器应用范围很广,随着家电智能化,可以用于检测冰箱里食物的新鲜度,在厨艺方面也可以用于提示食物的火候是否到了可以关火的时候。在饮料制造方面可以当作一个刻度尺来提高产品质量。更精密的数字嗅觉在化妆品方面还可能配出新的配方,为传统的气味增添新的品种。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将嗅觉数字化已经逐渐从面向企业到面向个人,进而满足针对企业和个人更加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嗅觉和味觉的地位也将像数字视听觉一样不可替代。
新兴的数字嗅觉技术除了增强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之外,还有各种使用场景,如提升产品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在食品、汽车保养、卫生保健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作用。
这个团队的科学家在《arXiv》上发表的题为《机器学习气味:学习小分子的通用感知表示》的论文中写道,将原子视为节点,将化学键视为边缘,则可以将分子解释为图形。类似于AI模仿视觉和听觉等其他感觉的方式,在这项研究中,气味小分子通过向量值的形式重复传递,最后将汇总代表整个分子的单个矢量作为已知分子的特征传递到网络中,因此无需手动操作就可以通过图形神经网络(GNN)实现直接预测单个分子的气味。
在众多研究当中,实现数字气味的关键技术包括气味的远程传输和异地还原。将气味按照一定规则编码成信息后,再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远程传输,这在技术上并不困难。真正的棘手之处在于气味的异地还原,即如何将气味信息还原为人类可以通过嗅觉感知的气味。在实际操作中,这一问题又可以按气味的存储、释放和传播分解为三个子课题。其中,气味储存是一大难题,为了将气味储存,需要研发特殊的密闭结构,采用特殊的流道设计来控制气味释放。
随着MEMS微纳加工工艺和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切入智能嗅觉领域,通过气体传感器和数字化平台,实现食品质量、人体健康、工业材料品质、空气质量等方面的监测,更好地以低成本方式替代人工,提升效率,推动了气味数字化产业的发展。
在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下,迅速崛起的数字嗅觉技术将支持多种用途,以改善人类生活、工作成果、产品质量,在食品、汽车维修、医疗保健和环境等不同领域。
在工厂、医疗健康和环境安全上,对于气体传感器的社会需求上会持续升级。虽然气体传感器品类丰富,但是发展上一直是相对缓慢。尤其是数字化平台方面,能够占据主要位置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气味数字化产业在多个领域仍处于空白,每年面临着近千亿元的增量市场,涉及硬件产品及技术数据服务。国内厂商,中科微感、气味王国、汉威科技、四方光电、苏州慧闻、合肥微纳等公司都在入局气味数字领域。数字嗅觉领域正期待更多敢于尝试的企业继续入局,在这个未来的千亿风口迎风启航。
杂志收录情况:《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协、中国图书馆学会(解读科学发展观推荐书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